外卖吃到用过的创可贴,店主求饶,你会不会删差评?

0
1200

事情是这样的:

上周我在公司点了一份外卖,我点外卖的次数不多,事情就这么巧,吃到一半发现一只用过的创可贴。

我虽然没投诉到有关部门,但也希望顺手给网友传递正确的信息,于是乎,如实拍照并上传了评价。

不多久,收到店主哀求的短信,希望我删掉评价。

随后,我隐去店主的手机号和店名,将此事发上了微博,让其他人来判断,是否应该删去评价。

现已有 1 天半时间,我将大家讨论的结果贴在这里。

以上是微博网友的评价。

赔偿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发到公众场合主要是想给大家一些关于 ” 描述客观世界 ” 和 ” 是否需要为了给人一条生路而抹去客观信息 ” 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客观信息越多,人们根据信息做出的决策就越接近自己的意愿,从这个角度上看,我出于对 ” 更好的世界 ” 的追求,将此客观信息反映了上去。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两边的声音都有,但更多人还是偏向于不删。

当然,这不能成为删或不删的道理,我相信,如果店主领着小孩站到网友面前,小孩巴巴地望着大家:” 哥哥姐姐,是我不乖,我们家就这点东西了,能不能原谅我爸爸一次?” 那么大家就大都会投 ” 删 ” 的票。

人就是这样。

原本场景不鲜活,于是 “让世界更客观、让自己决策更方便” 的利益会占据判断的主导,但当出现了一个供联想的场景,就会从小孩的脸联想到自己认识的人,联想到小孩的生活,甚至代入,于是,”如果是我,我希望被怎样对待” 的利益会占据判断的主导。

那,究竟道理应该是怎样?

我们不妨把事情想得极端一点,如果全世界都是反映客观事实的评价,当然,每一家餐饮都会有很多的差评,因为你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但,那些更好的一定会跑出来——对照更多的客观数据后,真实会呈现出来,就像谣言不需要制止,只需要充斥足够多的真真假假的信息,大家自然会判断出什么是实锤,什么是谣言。

那么如果全世界都是因为各种感性的原因而不反映客观事实的评价呢?

你去餐厅踩雷的概率更大,买东西退货的概率更大,相亲遇到奇葩的概率越大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饶了 A 为什么不饶了 B,饶了 B 为什么不饶了 C?所以世界就不是 ” 做得更优秀的人得到更多 “,而是 ” 会求饶的人得到更多 ” ——你求饶,说明你会改,我原谅;你不求饶,说明你不知悔改——改不改是按照求不求饶的态度来定的?

有位叫 ” 只抹手黑 ” 的网友发表了一个不错的观点:

” 店家发现创可贴掉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把所有饭菜都倒掉。但是他没有倒掉,还怀有侥幸心理,所以不应该删除。让他知道差评的成本大于这顿饭菜的收入。”

店家是发现创可贴掉了的,他当然可能想到是否会在饭菜里,但是他甚至都没有去饭菜里 ” 找 “(如果找到并扔掉,我吃亏但也并不知情)。连这一步都不做,所以事实上他并不足够担忧,且他认为有可能有人吃到了也不会怎么样。

这些信息都应该提供给更多人作为决策依据,有人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你究竟是要饶一个人,还是要饶其他所有人?

我没有义务饶谁,也没有义务给其他人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只为我想要的世界投票,那就是——奖励给那些做得更好的人,惩罚给那些做得更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