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孩子不顶嘴是父母的耻辱
呦呵,
你还敢顶嘴,
反了你了!
讲一个邻居表妹的故事。有一次,家里伞丢了,她妈妈责问她:” 你怎么这么粗心,伞都丢了。” 她解释说:” 不是我弄丢的,我没用过伞。”
她妈妈说:” 我也没用过伞,难不成是伞自己跑了?” 表妹:” 我不知道,反正不是我弄丢的。”
她妈妈:” 不是你弄丢的,是谁弄丢的。伞又不会自己跑,丢了还不承认!” 表妹大声说的:” 就不是我弄丢的,我没用过伞!”
她妈妈勃然大怒:” 呦呵!你还敢顶嘴了你!就是你弄丢了的!还顶嘴,看我不打你。” 啪啪两个耳光。
是不是很熟悉的场景?
是不是也经常和孩子有类似的争吵?
是不是也脱口而出” 呦呵,居然还敢顶嘴了 ” 这样的话?
全中国的父母,很少有有不曾遭受这种折磨的:那就是孩子顶嘴。
搜狐母婴做过一项调查,” 孩子慢慢长大以后,你最讨厌孩子的什么行为?” 超过 75% 的父母选择了 ” 顶嘴 “。
和一位妈妈聊天,她向我吐槽:” 孩子越大,越是感觉养了一头白眼狼。”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会顶嘴?
孩子会顶嘴
是父母不合格
育儿作家欧妈说:” 孩子顶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
有一则针对孩子的调查,问题是 ” 你为什么想和父母顶嘴 “。孩子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 因为我觉得爸爸的做法一点都不公平
一个小朋友,和爸爸约定好,如果作业完成了,就带他去迪士尼玩。等他完成作业爸爸却改口说,等你考上班级前十名,考不上就别想了。
孩子当即就火了,噼里啪啦和爸爸争论。结果被爸爸大骂一顿。小朋友说:” 我从那个时候发誓,再也不信他们大人的话了。”
· 妈妈误会我时,我就会顶嘴
另外一个孩子,有一次帮妈妈洗碗,想分担一些家务活,不想妈妈那么辛苦。不小心摔坏了碗,妈妈朝她大吼:” 谁让你洗碗了,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去看书。”
小女孩感觉特别委屈,就向妈妈顶嘴了。
· 父母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都没做到。
· 父母太霸道了
” 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你小孩子懂什么。” 其实孩子最烦这种话,孩子怎么就不懂了?就你懂?就你能?
· 一以贯之地打击我
” 你看看别人家的某某多厉害!一等奖!”” 你看看隔壁的某某多懂事!三好学生!”” 你再看看你!什么鬼样子。”
· 父母永远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 你现在去睡觉,立刻!”” 你现在去写作业,马上!”” 你现在给我站到墙角去,快!”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顶嘴,先反思自己,以上这几种行为,自己是不是经常做:
很多事情,自己都做不到,但就是要求孩子做;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永远命令式的口吻对孩子说话;
常常以 ” 我这是我为你好 ” 为说辞,强迫孩子做事情,典型的爱心绑架。
王朔的小说《我是你爸爸》中,初中生马锐对他爸爸马林生说过一句话:” 你们大人都说我们小孩不懂事,其实你们大人更不懂事。”
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很精辟。孩子经常和你顶嘴,可能不懂事的不是孩子,而是你。
是成长的诉求
有这么一对母女,经常吵架,闹哄哄的;妈妈说什么,女儿必然反对什么。最严重的一次,女儿直接离家出走。
事情是这样的:有人给她女儿寄了一封信,这位妈妈收到信之后,看到笔迹,一点不像女孩子的笔迹,她怀疑是男生写给女儿的情书,把信拆开看了。
是一张明信片,从云南寄来的,语言也比较暧昧。当天晚上,妈妈严声质问女儿:” 说,信谁寄给你的?是不是男生?你是不是早恋了?”
女儿大惊失色:” 你怎么可以拆我的信封?”
妈妈:” 你先回答我,谁寄的?”
女儿:” 你太过分了,不经过我同意就拆我信封!”
妈妈:” 你说,是不是男生?你是不是早恋了!”
女儿:” 是男生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你随便拆我的信,就是侵犯我权利?”
妈妈:” 我是你妈,我就有权拆,随便拆!”
仿佛一个火药桶,愈演愈烈,终于爆炸。女儿 ” 砰 ” 地一声关门走了,失踪了好几天。母女关系急剧恶化。
甚至,那些你曾经觉得无足轻重的小事,现在做起来,也会触到孩子的雷点。这就涉及到亲子边界感的问题。
亲子关系有边界感,孩子小的时候,在你面前没有隐私,也没有什么个人权利;长大了,个体意识增强了,要求的权利自然也就会增加。
就像你不愿意别人查你微信聊天记录,哪怕老公老婆也不行一样,孩子肯定也不希望你看他们的日记。
而你还认为,孩子还小,哪有什么个人权利,坚持要这么做。
边界感被刺破,孩子自然就会生气,生气就会和你顶嘴。
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顶嘴是源自无助和困惑,当爸妈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却又无力反抗,恼怒之中不自觉地用回嘴来找寻一种心理平衡。
换句话说,孩子顶嘴,真心不是刻意惹父母生气。他们就是想通过顶嘴,重塑亲子关系的边界,伸张自己的个人权利。
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诉求。
你应该更喜欢能顶嘴的孩子
父母都不喜欢顶嘴的孩子,权威受到挑战,心烦、不爽。但其实父母都应该更喜欢能顶嘴的孩子,因为孩子能顶嘴,正说明你教育之成功。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过一份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平时喜欢顶嘴,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平时乖顺,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孩子中,80% 的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强;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 24% 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
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 · 法斯博士说:” 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想象一下,一个乖巧的孩子,懂事温顺,无论你给他提什么要求,即使不满,依然会去做,不会顶嘴,也不会有怨言。
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怎样呢?他会延续之前一贯的行为,无论外界如何压迫他,无论外界的要求有多么不合理,无论自己内心有多么反感。
他都不会反抗,只会顺从。他会活得很窝囊。相反,日常生活中能敢顶嘴的孩子,会优秀很多:
· 他们敢于抗争,” 对不起,让我不爽的事情,我不干。”
· 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这是我的私事,请你不要指指点点。”
· 他们敢生气。” 我才不会忍气吞声,不爽我就会说出来。”
· 他们不会在心里压抑太多情绪。明明内心反感,依然要压着情绪去做事,这非常可怕。但敢顶嘴的孩子你不用担心,他们不爽一定会说出来,哪怕面对强权,也敢于据理力争。
而这些品质,将会是孩子生活的盔甲,在这个惊涛骇浪的世界中,隔断世界对他们的攻击。
所以,当孩子顶嘴时,先别忙着生气,别忙着扣帽子:” 呦呵,还敢顶嘴!” 给他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度,安静地,平等地听他申诉。
无论他是否犯错,无论他的顶嘴是不是有理,只有给孩子一个空间,他的枝叶才能散开,所以做父母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别在孩子还没说话之前,就吓得他不敢吭声。
作为父母应该能明白:
唯有当孩子在你这里不是奴隶时,他们才能在别人面前也不是奴隶。
本文转自国馆文化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文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在于学习分享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