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评国片出现了,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电影了

0
1261

昨天,鱼叔半个朋友圈都在一部国产新片。

鱼叔也忍不住为它打电话——

《我不是药神》

尽管影片目前还没有正式上映,但上周末的大规模点映已经积攒了相当高的人气与口碑。

按照往常惯例,只有质量过硬片子才敢于大规模点映,提前发酵口碑。

而鱼叔不敢斗胆预测该片票房,但可以预测评分。

今天就把话先撂这儿了,《我不是药神》上映后,豆瓣至少 8 分起步,有很大可能会冲上 8.5+。

因为这片子,确确实实戳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痛点。

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只是个卖印度神油的小贩,日子得过且过,并不顺心。

先是老婆被自己打跑了,然后一周只能见一次的儿子又要跟着后爸去国外发展;

老爹血管瘤急着做手术,可神油卖不出连房租水电都交不起。

哪儿哪儿都需要钱。

一天,一个叫吕受益(王传君 饰)的神秘男子来找程勇,想托他从印度代购一款药。

吕受益是慢粒白血病人,一种血液癌症,需要长期服用抗癌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正版药「瑞士格列宁」一瓶的售价高达近四万人民币,普通人家根本供应不起。

吃不起药,就只能等死。

而在印度有一款仿制药「印度格列宁」,本土售价只要两千人民币,药效基本无异,价格却只有 1/20。

但「印度格列宁」在中国境内是禁止销售的。药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

可是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程勇还是成为了一名「药贩子」。

他拿到了「印度格列宁」的独家代理权,在国内售价五千一瓶。

对程勇而言,他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对广大慢粒白血病人而言,他们拥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病友们纷纷给程勇送锦旗,称其为「药神」

而随着程勇与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触,他意识到了他售卖的不仅仅是药品,更是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

终于,当警察开始查封「印度格列宁」,断这些病患的命路时,程勇决定展开一场救赎……

这部影片的表演相当值得点赞。

所有的演员的演技都在线,更有好几个「演技爆炸」的闪光点。哪怕是群演都没有拖后腿的。

徐峥可以说是贡献了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演绎,完全融入了角色,年底拿些个表演奖绝对是众望所归。

配角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

周一围饰演的警察,始终在执法与人道中纠结,几个抽烟镜头可以列入本年度最帅荧幕片段

王传君,明明是俊秀小生,却总爱演些怪诞的角色。上海味抓得特别准,尤其吃散伙饭的一场戏可以专门截出来重点表扬。

不过最令人惊喜的是章宇,在片中饰演一位慢粒白血病人。因不想拖累家人而独自在上海生存。

章宇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压根没听过。去年获柏林电影节认可的《大象席地而坐》,男主角正是他。

大家到时候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位「小黄毛」,前途无量!

尽管影片开头特意强调了本片乃艺术创作,但其实所有人都清楚,程勇的原型,正是取材于当年热议的「陆勇案」

影片中程勇是一个纯粹的药贩子,但现实中的陆勇也是一名病患。

2002 年,陆勇被查出患有慢粒性白血病。当时瑞士进口的正版抗癌药「格列卫」每盒(一个月用量)的售价需 2.35 万元。

在服用了两年的正版药后,陆勇已经花去 60 万元,深感经济压力。

2004 年,他在网上搜索到日本有一种仿制药,托人从日本购买了「印度格列宁」,价格只有原版药的 1/8,一个疗程折合人民币不到 4000 元。

之后他开始直接从印度购买,最低售价只有 200 多块。

在自己服用后,陆勇自认「印度格列宁」与正版药药效相同,之后他便通过 QQ 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荐,托他代购的人也越来越多。

2014 年 7 月 22 日,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但戏剧性的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2015 年 1 月 27 日 ,,检察院发布《对陆勇决定不起诉的释法说理书》,判定陆勇的行为是买方行为,并且是白血病患者群体购买药品整体行为中的组成行为,因此不构成销售假药罪,撤回起诉

此案当时备受舆论关注,陆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封为「药侠」

今天陆勇的微博名也依然在用这个称号。

在《锵锵三人行》(20150318)一期讨论医药市场现状的话题中,许子东曾说:

陆勇更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主角。

《我不是药神》上映后,也有不少观众将其称为「中国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剧照

但说实话,尽管话题相似,但两部影片确实没有类比的必要。

非要拿更为犀利的《达拉斯》去批评《药神》的力度与深度就实在太过苛刻。

更何况,在目前拍犯罪片、战争片都得先虚构城市、架空社会的审查现状下,《我不是药神》能够顶着「敏感题材」回归现实,已经足够大胆。

如果要说模仿,《我不是药神》在风格上其实更偏向于韩国电影,上半场喜剧,下半场悲情,扎根社会,笑中带泪

其实看海报就很「韩范儿」,海报上越是笑得开心,电影里越是哭到崩溃。

左:《我不是药神》;右:《辩护人》

尤其到了结尾部分,大半个影院的人都在哭,散场时一个个都是红着眼擦鼻涕。

《我不是药神》催泪,但绝不是空煽情,它戳中的正是每个人的痛点——

看病难,看病贵。

谁能保证这一辈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

一旦遇上大病,动辄上万的高昂医药费让普通人家根本无力承担。一人生病,全家拖垮,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

年初那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大家或许还记忆犹新。

除了意识到流感的严重性外,鱼叔惊讶的是,哪怕是一个看起来富足的中产阶级因病致贫,也可能在短短几天里因病致贫。

为看病倾家荡产,这样的悲剧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法与情也从来不是完美的天平,复杂的现实需要掌权执法者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多的考量。

影片中有个场景非常动情,一个慢粒白血病老太太对警察说:

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么。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么?

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他们不是在保药贩子,他们是在保命。

说到底,大家只是想有尊严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卫,谁又会选择印度仿制药呢?

「天价药」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以原版诺华格列卫为例,它在内地售价高达 2.35 万,但在香港的售价却是 1.7 万左右,美国 1.36 万,在韩国更是不足 1 万。

究其原因,是中国高昂的关税。且中国仿制药少,对专利药竞争压力少,价格自然下不来。

每个国家对专利法其实都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指一些专利在利用的不合理、或由于一些紧急或重要原因需要使用时,国家可以强制把一项专利授权使用。说简单点,就是专利白名单。

印度在药物方面是开放「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的,所以各药店有大量的价廉物美的仿制药可见。成分与功效相同,但价格更低。

中国尽管也有「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但实际上却从未使用过。直到 2014 年格列卫的专利权到期,我国才出现了仿制格列卫,但也仅限于一代药物的仿制。

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

这是一名湖南慢粒病人去省委要求格列卫入保的时候说的话。

尽管今天部分省市已经将格列卫及其仿制药纳入医保,但绝大部分省市的病人依然面临自费压力。

更别提还有更多潜在的医疗问题:医疗资源不足、医患关系紧张、专业人才欠缺 …… 前段时间的血库不足问题也引发过媒体的热烈报道。

但后续如何?往往是不了了之。

我们不能妄求中国的医疗现状一夜赶英超美,但愿能如程勇在法庭上所说那般:

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