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万起步,想买得配货。”
你以为卖的是爱马仕包包?不,这是植物界的爱马仕——橙柄锦蔓绿绒,一片叶子动辄几千上万。
当你的朋友在社交网站上晒出优雅的绿植角,你以为姐妹转性了,开始侍弄花草陶冶情操,殊不知,这是新时代更内敛的炫富方式:几片绿油油的叶子,可能抵得上一平米的房价。
曾经,年轻人觉得养花种树太土。如今,风水轮流转,这届绿植,已经成了年轻人买不起的样子。
今年夏天,外媒报道了一株姬龟背的天价狂欢。
这株只有 9 片叶子的绿植(准确地说是 8 片,其中一片还未完全展开),在新西兰拍卖网站(Trade Me)中上架,在线观看拍卖的人数超过 10 万,收藏人数超 1600 人,而竞拍喊价者多达 248 个。
到拍卖截止的最后四分钟,依然还有两名用户在不断加价,气氛火热,最后,这株绿植以 2.71 万新西兰元的天价出售。
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 12 万,这和古董名画还不一样,花 12 万买一株一不小心就会养挂的绿植,这,大概就是有钱人的世界。
昂贵是因为珍稀。姬龟背和人们常见的龟背竹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一点基因上的差异,让它们的身价相差了数千倍,想必这就是植物界的卵巢彩票。
去年,这株姬龟背的卖家,还在同样的网站上出售了一株斑纹龟背竹,卖出了 6551 新西兰元的高价,相当于人民币 3 万元左右。
天价绿植风同时也吹到了国内。
橙柄锦蔓绿绒最近很火,它的根是橙色的,很像爱马仕的颜色,叶片由不规则的黄色和绿色组合而成,加个滤镜随手一拍,就是满满的北欧风。
小红书上,有博主晒出她购买橙柄锦蔓绿绒的经历:刚开始,卖家拿出一些品相不太好的小苗给她看,在她买了六七款其他植物后,才说出店里还有一款品相极好的橙柄锦蔓绿绒。
就像开够宝箱才可能出隐藏款一样,和爱马仕的配货也没啥区别了。
价格上,也丝毫不逊色于爱马仕,根据品相大小,一株要卖到 2 万到 10 万不等,一片叶子就值大几千,堪称” 植物人的终极梦想 “。
有人开车一千多公里,只为把它带回家;有人因为价格望而却步,但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看它的照片,可以说非常深情了。
市面上还有卖橙柄锦组织培养(克隆)的,自己养大,没准能长出叶子。货源大多来自泰国的实验室,想订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除了花钱之外,动辄要等上两三个月。
更重要的是,这玩意在幼年时,根本看不出是橙柄,很有可能悉心养大后,发现还是普通的绿色柄。因此,组培又被称为 ” 组团赔钱 “,能种出橙柄锦,无异于人品大爆发。
贵的不止是这些拥有稀奇古怪名字的植物,人们常见的多肉,许多也能卖出高价。
无奇不有的淘宝上,各类号称 ” 杂交 ” 的多肉品种层出不穷,外表娇嫩欲滴,除了价格,哪儿都可爱。
一株外形不可描述的多肉,拇指大小就要卖到 2000 块;像猴屁股一样的超级毛汉尼,1000 元起步;更珍稀一些的叫不上名的品种,很多卖到了七八千甚至上万。
当博主在社交网站上 PO 出一套套精修过的绿植九宫格之后,植物爱好者多多少少会感受到一丝危机:
想不到质朴无华的绿植圈,也开始内卷了。
随着北欧风风靡,仙人掌、多肉和龟背竹类植物作为标配三件套,成为室内植物的人气网红,价格成千上万地活跃在电商平台和微商的朋友圈里。
许多人也靠此大发了一笔横财。
几年前,人们还未开发出橙柄锦的爱马仕属性,一株品相不错的橙柄锦大概可以卖到 4000 元,虽然也不便宜,但作为珍稀植物,还算可以接受。
在这两年的天价植物风潮下,其价格已然翻了几倍。
曾卖出天价植物的新西兰 Trade Me 拍卖网站中,从 2019 年 5 月到 2020 年 5 月,整整一年内,室内植物的均价从 34 新西兰元涨到了 82 新西兰元,翻了将近两倍。
圈里玩家忍不住感慨:同样是绿色的,绿植可比股票涨幅高多了。
疯狂涨价背后,站着的是无数投机者。他们心思各异,但目标相同:炒热市场,大发横财。
品相好的植物能卖出天价,但培育出好看的植物不是件易事,有人动起了盗窃走私的念头:去偷那些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植物。
在非洲南部、美洲西部等植物产地,每年都有价值几百万人民币的植物被盗取,并走私出境。不久前,香港就侦破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 1.2 亿元的植物走私案。
这些植物流入市场,在商人的话术下,身价又翻了几翻,最后被富人高价买走,种在微博、ins 里,供网友们观赏。
天价绿植产业链中,人人都是卖家。如同炒鞋,炒盲盒一样,很多人花钱买入,不光是为了观赏和社交价值,同时也在期待价格还能继续水涨船高,做起倒买倒卖的生意。
同时,买来的植物会慢慢长大,有人觉得长大后占空间,剪下来几片,” 顺便 ” 卖出几片,而这一顺便,就是 9000 块一片叶子的天价。
许多作者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运营账号,分享珍稀昂贵的绿植,还教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积累到一定名气之后,他们便开始出售自家的绿植,同时也和其他的厂商合作,卖一卖养植物所需的周边产品。
因为一旦入坑绿植,买植物只是基础消费,贵价植物娇气,为了养好它们,还需要购买各种设备和药品。
热带植物生活在空气湿润的雨林,想要把它搬进自家阳台,就需要创造湿度、光照、温度都合适的植物生长环境。想要达成这些条件,温箱、补光灯、加湿器都得备齐。
而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没个一两万下不来。为了摊平成本,只能再多养几株植物,继续烧钱。
因为绿植市场的火热,周边产品价格也一路疯涨。一款设计师联名花盆从原价 2000 多元,飙升至现在的 3 万元,一块潮牌打造的尼龙花盆垫,卖到了 1200 元。
绿植可谓凭借一己之力,盘活了整条产业链,链条上的人,多少都能分一杯羹。
如果说天价植物的流行,是钞能力大佬们用钱堆起来的独特时尚,那么廉价绿植的出现,就是 ” 没有世俗欲望 ” 式的返璞归真。
电商的发展,进一步挤压了绿植的利润空间,在拼多多等平台上,普通绿植的价格常常是个位数,5 元钱一盆茉莉,9.9 元一棵仙人掌,几十块就能把十几种多肉带回家。
但平价花花草草满足不了热爱 PO 照的时尚星人,他们的日常是混迹在各种绿植的潮流前沿,把欧美、日韩绿植博主的露台复制到自己家里。
这是很割裂的景象。
有人在阳台上种满花花草草,精心养护,长得很好,但因为品种常见,挤不进绿植圈里。有人种植水平一般,却因为拥有一盆贵价植物,便摇身一变成了圈子里的养花大神。
宿迁小白花,逐渐模糊了姓名。
稀少的植物自带潮牌与格调标签,拥有它的人,随手发一张室内植物照片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就能凹出有钱有闲的人设,这可比啥晒名牌、晒电子产品高级多了。
在绿植爱好者与投机者的共同作用下,一波又一波的绿植潮流涌现。前几年人们炒菖蒲,一盆金钱菖蒲要卖到百元起步。但热度过去之后,十几块钱就能买到一盆。
有人在一夜间发财,来不及出手的人,也迅速破产。
人类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天价植物潮。
16 世纪中期,荷兰从土耳其引进了郁金香。之后,一些珍贵的郁金香品种被炒到了天价,富豪名流们在他们的花园里种满最名贵的郁金香,以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审美趣味与购买实力。
这不是一株植物的事儿,而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和现在相似,珍稀郁金香的走红带来了一股投机热。大家争相买下郁金香,期望以更高的价格转手卖出。到了后期,人们购买郁金香不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价格可以无限上涨下去。
那段时间,一株奥古斯都郁金香要卖到 6700 荷兰盾,对于一个收入平平的荷兰打工仔来说,他们要工作 44 年才能买下一株郁金香。
但很快,能量产的花开始规模化种植,价格恢复常态,不能量产的花在买家手里几次流转,最终枯萎。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能从根本上创造财富,于是清醒过来,将手里的存货批量出手。
卖出的人一多,郁金香的价格体系瞬间崩盘,泡沫破碎,成千上万的投机者因此倾家荡产。
击鼓传花的游戏,哪个领域都有。在绿植圈里,昨天是奶酪多肉和菖蒲,今天是姬龟背与橙柄锦蔓绿绒,明天可能是紫辣椒和蒂芙尼猕猴桃。
反正有钱人的世界里,从来不缺精致的消遣。
而对于我等笨拙打工的社畜来说,橙柄锦蔓绿绒就算了,还是好好照顾办公桌上用来除味的绿萝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