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发出的一个小时后,三星就要正式发布 Galaxy S22 系列。
但看到铺天盖地的爆料,机哥严重怀疑这个发布会,还有没有开的必要。
如果不出意外,今晚发布的手机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咯:
(网上流传的真机图)
三款应该都是搭载骁龙 8 Gen1 处理器,最大的区别,或许就是相机和机身设计不同了。
根据之前曝光的信息,Galaxy S22 为 6.1 英寸、Galaxy S22 + 为 6.6 英寸,都是正面直屏 + 背部三摄,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语言。
Galaxy S22 Ultra 则是 6.8 英寸屏幕,且采用了微曲屏。
之前很多网友看过曝光图,都说这个极窄边框很惊艳。
OK,S22 系列的亮点也就仅此而已了。。
相比之下,机哥在意的,是这次发布的 Ultra,你们再仔细看看,有没有觉得眼熟?
好家伙,都说 Note20 是三星 Note 系列的绝唱了,合着在这等着我呢。
方方正正的造型,再加上那支手写笔,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这也是 Note。
而且,这次的新的 S Pen 也有很大的升级。
据说把输入延迟降低到了 2.8ms,上一代的数据是 9ms。
这算是牙膏挤爆了?
在体验上,应该说又双叒叕再次逼近了真实的书写。
说实话,机哥也很好奇,这些年手写笔一直在升级,到底提升了什么。
不查不知道,原来这小东西不简单啊。
那今天就借着三星 Note 系列「秽土转生」,机哥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手机的手写笔都有什么技术含量吧。
机哥最早接触到的手写笔,还是在电阻屏时代。
其实没啥好讲的,毕竟也就是个戳屏幕的棍子,山寨机标配。
到电容屏时代,倒是可以用导电的材质来模仿手指的触摸。
这种九块九包邮的触屏笔就是。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种笔就不要讲什么书写体验了。
实际情况真的还不如直接用手指。
正如在 iPhone 初代发布会上的吐槽 ” 谁会想要触控笔?”
智能设备上,最早让机哥眼前一亮的,还是三星的 S Pen。
它用的是 Wacom 的 EMR 技术。
有的机友可能不太了解,Wacom 是做数位板和数位屏的,应该是很多画师心中的 yyds。
而所谓 EMR 技术,也叫电磁共振技术。
简单来讲,是在屏幕里加一层数位传感器。
数位层发出微弱的电磁信号,手写笔靠近屏幕时,靠磁场变化就能识别。
最巧妙的是,电磁信号不仅用来识别手写笔的方位,还能给笔供电。
这样,压力传感器和其它的部件也就能工作了。
EMR 技术的笔理论上是不需要电池供电的。
机哥个人感觉,EMR 技术成熟可靠,其实有机会在移动设备上大放异彩的。
谁知道三星和 Wacom,从合作到入股,基本上在手机和平板上独占了技术。
别的厂商想用手写笔,那得另辟蹊径。
也就是以 Apple Pencil 为代表的,主动式电容笔。
这种手写笔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发射源,能触发电容屏的触控层。
笔的内部有传感器检测各种数据,比如笔尖压力、倾斜角度等等。
这些数据需要通过蓝牙或者别的方式,传输给设备。
机哥概括一下,EMR 技术主要在屏幕上做文章,手写笔的结构相对简单。
而主动式电容笔,内部结构复杂集成度高,但屏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部件。
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吧。
EMR 技术的门槛高,设备的成本也高,笔倒是便宜。
主动式电容笔门槛低,如果有钞能力的话,可以优化到很高的水平。
当然价格也会去到很高的水平。
不管哪种方案,都不是完美的,这些年厂商也在不停的优化。
最重要的,机哥觉得必然是「延迟」问题。
机友们体验过那种高延迟的手写体验吗?
写起字来,那感觉就是脑子在想第三个字,手在写第二个字,但屏幕上才显示第一个字。
这种体验,机哥真的无法入戏,每个字都在告诉我这是虚拟的。
要降低延迟,首先就要提高触控采样率。
这就跟现在手机的游戏优化类似,提高触控采样率,操作更灵敏,反应更快。
在手写笔上,就是笔触更加跟手。
机哥查了查,EMR 电磁共振方案的采样率能做到 360Hz。
而主动式电容笔方案也能做到 240Hz。
用 1 秒除以采样率,换算下来,采样间隔就是 2.78ms 和 4.16ms。
但这只是输入延迟,真正到屏幕上显示出笔迹,还要经过显示渲染。
而另一个影响延迟的因素,正是屏幕刷新率。
输入延迟再低,也要等屏幕显示出新的一帧画面。
所以对于 60Hz 的屏幕,笔迹显示的延迟至少是 16.6ms。
而 120Hz 的屏幕,这个数据也就减半到 8.3ms。
这个就是理论的上限了,我们看三星或者苹果的 120Hz 平板设备,宣传的手写笔延迟,基本都是 9ms 的水平。
当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这里面数据处理和软件优化的工作,其实也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
就比如,Apple Pencil 这种主动式电容笔,还要克服蓝牙传输的延迟。
具体机哥就不展开长篇大论了。
在软件层面,也是可以有「特别的方法」。
就是所谓的笔迹预测算法,根据运笔的方向和速度,预测笔迹的走向。
这就意味着,还没拿到手写笔的数据,就可以提前渲染之后笔迹。
调教得当,会有种「零延迟」的感觉。
不过,这也不是万能的,遇上不圆滑的笔迹,就很容易露馅。
特别是写汉字,各种折和勾,过于依赖预测算法很容易出戏。
延迟问题之后,就是书写的质量。
其实主要是笔迹粗细的线性变化,比如压感级别。
目前高端的手写笔能做到 4096 级压感。
等于说把手写力道从轻到重,分出 4096 个级别,每一种对应不同粗细。
这是用其它外设和手指都做不到的。
还有加入了笔身倾斜感应,可以模仿真实铅笔的涂画感觉。
EMR 技术能识别 60° 的倾斜,而 Apple Pencil 还能识别更大的角度。
除了这些基本的书写体验的提升,有的手写笔也发展出了其它的玩法。
三星的 S Pen 利用 EMR 技术的悬停指示功能,弄出了浮窗指令。
内置电池的 S Pen 还可以识别手势,实现像返回、切换应用之类的操作。
微软的 Surface Pen,利用主动式电容笔的蓝牙连接,可以用来控制 PPT 播放。
回顾了一下智能设备上的手写笔发展,机哥看懂了,但还是大受震撼。
现在这些手写笔有媲美真实书写的体验,里面都是技术。
当年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嘲讽手写笔,现在已经是科技界的打脸名场面了。
不过在机哥看来,这都不是事儿。
且不说,现在手机上支持手写笔的,主流的也就三星了。
就算是打脸了,不也是件好事吗?
这恰恰说明了,当年乔布斯眼里不需要的技术,在新的时代不仅找到了需求,还做到了更加的极致。
反正机哥已经被手写笔惯坏了,早就没有动力带纸笔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