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模被亲妈踢踹,或许只是童模行业的“冰山一角”

0
1180

视频中那位母亲在她脚踹女儿时,角色就已产生调整 —— 她成了一个“经纪人”乃至“剥削者”,而不是一个母亲。

文 4009 字,阅读约需 8 分钟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据报道,4 月 9 日,一段童模拍照过程中被一名成年女子脚踹的视频,在网络流传。据童模合作商家表示,该女子为女童“妞妞”的妈妈,“妞妞”模特与多家店铺合作,接单量大。杭州市妇联法律援助律师王楠称,该踢踹行为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之后,此事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10 日,该女童母亲通过微博发布一则道歉声明,称绝无虐童之意,只是在沟通教导中如视频所示动作稍大,绝无伤害之意。

▲ # 紧急呼叫 # 杭州童模妈妈回应踢踹孩子:她往马路上乱跑 我一时焦急。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就目前的视频看,这位母亲对孩子踢了一脚,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果这是“偶尔为之”的管教举动,且没有伤害的主观意图和客观事实,那或许确实没必要对其上纲上线。但如果暴力管教成了常态,那涉事母亲恐怕很难摆脱涉嫌家暴的指摘。接下来,对她脚踹女儿的动作究竟是常见还是偶然,社会有必要保持更长效的关注。

说到底,母亲踢孩子,到底是不是家暴,还需要事实还原和法律层面的定性。而任何针对孩子的家暴都须遭到谴责乃至严惩,就算是为人母者,也没有法外“豁免权”。

该事件中,有没有家暴值得关注,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脚踹孩子背后的深层次动机 —— 就如不少网友反映的,踢一下可能没什么大不了,重点是父母拿小孩子挣钱。公众怕就怕,那一记脚踹连着“暴力规训”的深层意味,为的是逼着孩子听话,乖乖接受家长的“安排”。

就在前几天,有媒体发表了一篇题为《逐梦童模镇:妈妈,我们明天几点拍照》的报道,呈现了在“中国童装之乡”湖州织里镇数以千计的儿童模特的生活状态。这些学龄前孩子在亲人的带领下,从全国各地而来,加入“童模”的队伍 —— “他们获取着比许多成年人都要更多的收入,也面对着许多成年人都不曾面对的复杂现实”。

童模被母亲“踢”,或许就是这种复杂性的“冰山一角”。比如,当网友在谴责母亲不该拿自己的孩子赚钱时,可能没意识到,在拍摄现场,孩子父母所扮演的其实是“经纪人”角色。而在被“踢”的镜头之外,童模们受到的约束、规训或者超出年龄阶段的言行“教育”,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而对于被踢的女童来说,“踢”的心理恐吓恐怕也要大于肉体伤害。正因如此“妈妈踢拍照童模”,到底是一种行业性的残酷,还是发生在一个童模身上的一次个案,也更值得关注。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有专业人士透露,做童模“并不需要什么才华和创造性,只要听话任大人随便摆布即可。”而“任人摆布”的背后,是一套流水线的行业法则。比如,童模们年龄、身高都有着明确要求;一般有经验的童模一小时可以拍 16 套衣服,平均每套不到 4 分钟。

在《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一书中,作者阿什利 · 米尔斯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对于模特市场的印象:这里高度易变和混乱,被标记为不确定、模仿、不平等和高流动性。现实中的童模市场,矛盾、混乱、不平等和高流动性同样存在。

这也导致,童模要展示的是与服装衬托出来的童真,但展示的过程恰恰是反童真的。这包括化妆、训练、现场配合等程序,甚至可能还有来自父母和拍摄者的逼迫。而高强度高度秩序化的“职业”要求,与儿童的好动天性之间本就存在冲突。

如果说家暴是显性暴力,那将孩子推向成人化世界的“前台”,则是另一种隐性暴力 —— 童模产业对于儿童的“催熟”,是揠苗助长也是潜在捆绑。它会逼着孩子“主动”配合、接受成人世界的规则和运转节奏。

▲杭州一女童模拍照时遭大人踢踹 合作商家:踢人的是女童妈妈。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毋庸置疑,随着童装市场快速发展,童模等行业应运而生,并没有什么原罪。但在这样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市场,个中的混乱、失序以及各种权利、道德边界的争议,不应该被无视。拍照童模遭妈妈踹,只是一个引子,在他(她)们靓丽的童装照和形象展示背后,有着怎样的“残酷”和失序,又如何平衡,则需要更多的公共关照。

文 / 任然(媒体人) 编辑 胡博阳 校对 郭利琴

━━━━━

拍照童模被亲妈猛踹:

孩子不是用来赚钱的“洋娃娃”

4 月 9 日,有网友称在杭州一女童模被一名成年女性踢踹。据童模合作商家表示,该女子并不是残暴的路人,而是女童“妞妞”的妈妈。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有“家暴”嫌疑的视频,无疑会引起大量网友的谴责。此事迅速登上微博的热搜,热度居高不下。

踹小孩的女童母亲,很快站出来向公众道歉。她称“绝无虐童之意,只是在沟通教导中如视频所示动作稍大,绝无伤害之意。”

▲对话踢踹女童模家长:我只是想要去吓一下她 踢到后很心疼。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母亲踢踹女童是跑偏的“教导”

女童母亲的说法或许是可信的。但这样的“教导”方式仍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争议。

据了解,作为童模,妞妞颇受欢迎,她和好几个商家都有合作。她在像成年人一样“工作”,而收入当然归她的监护人。

任何一个被摄影师拍过照的人都知道,拍照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女童在工作中感受到压力,做得并不那么完美,于是就被母亲“教导”,教会她如何更顺利、更规范地完成工作。

当童模加剧了孩子“童年的消逝”

像妞妞这样的童模有很多。事实上,这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电商时代,为孩子购买服装的父母都可以在页面上看到那些童模的照片。有男孩也有女孩,这取决于他 / 她们“代言”的商品。他 / 她们像成年人一样摆出一个“模特”应该有的姿势,为了把商品卖出去。

▲知情网友道出童模不易。

尼尔 ·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曾经指出,在电子(他那个年代主要指电视)时代,儿童面临一种童年过早消逝的局面。太多的电视节目,教会儿童像成年人一样行事;

色情、暴力场面无处不在,而那些中下阶层的孩子更糟糕,父母无暇照顾他 / 她们成长,以为有电视陪伴,小孩就会更省事、更安全,他们不知道孩子随便看电视,模仿成人的行为 —— 电视节目中的行为,总是夸张的、表演性的,所以,儿童可能比现实生活的成人更成人。

这是一个洞见。但是波兹曼也没有预料到,电商时代一些儿童的处境会恶化得更厉害。

在电视时代,有一些父母会妄想子女能够像那些电视中的明星一样,出名、挣钱,很多父母会让子女去学习才艺。但是,一夜爆红的毕竟是少数,在中国,童星的数量屈指可数。很多父母会很快明白这一点,学会把子女看成“普通孩子”,让他们到学校里接受普通教育。

而到了电商时代,这些父母的梦想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出口。虽然孩子成不了童星,但是可以当童模啊。

童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传统的童装店,往往都不是真人展示,而在电商平台上,为了更有效地吸引顾客,让人看出“上身感觉”,很多店都请了小朋友当模特。

童模处于一个“无权”状态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我们这个社会对童工非常敏感。法律会保护儿童权益,让那些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待在学校里。在沿海城市,发现有工厂雇佣童工,一定会是一个大新闻。

但同时,我们对童模又高度容忍,很多人在逛电商平台的时候,根本不会认为那些小模特会是一个问题,而往往会惊叹于他们出众的面容。他 / 她们已经成为商品的一部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在法律上,这些童模不能和商家签约,所以,背后做主的往往都是父母。所以,不管是在法律上,还是在现实层面,这些童模都处在一个完全“无权”的状态。

他 / 她们的待遇,或者作为一个人的境遇,完全取决于父母和商家的沟通。父母由于对儿童拥有监护权,也就变相拥有了某种“主权”。

所以,那个在视频中踢踹女儿的母亲,才不会想到 —— 她那样做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一个“剥削者”,而不再是一个母亲。

▲妞妞妈妈的道歉声明

这种身份的错位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可能连她本人都没有认识到。她会以“工作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孩子,那只是一个“工具”,必须被教导、提高和改良。

不要以为童模背后是亲生父母,就把这种“工作”给浪漫化、温馨化。当父母身份错位的时候,他们看待小孩的方式也会变化。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变态的父母把子女送去电击治疗网瘾,送到靠体罚培养“圣人”的学校就“改变人生”。

童模不是一个小群体,在电商时代,社会应该关注这个群体的工作和生存状况。程序员会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过长不满,搞一个反对“ 996 ”的呼吁出来。而童模则不会,他 / 她们是沉默的,最多发出哭喊。

悲哀的是,他 / 她们的哭喊,会被父母正常化为一个教育问题,再严重一点,最多是可能“涉嫌家暴”。但本质上这不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是雇佣关系。

而这,恰是大多数童模父母所忽略的。因而,在这个亲生母亲脚踹童模女儿事件的背后,更值得深入探讨的是,有多少童模的权益正在被父母所侵犯 —— 不只是这些孩子的尊严,更包括其是否拥有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有没有休息的权利,有没有拒绝这份工作的自由。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在现实的童模行业中,又有多少孩子被父母所挟裹,而失去了正常的学习、休息时间,因习惯了表演而失去了纯真,失去了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