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全世界圈粉,却在国内挨骂

0
1188

今天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这双手,算糙么?

算!

如果说这是一双干农活的手呢。

那 …… 不算?

如果说,这是一个 90 后女孩的手呢。

那还是算吧 …… 不是,飘飘你干嘛问这么无聊的问题啊!

别急,最近这问题,还真被全网讨论得热乎。

其实这双手不是第一次惹人瞩目,或者说,关于它主人的一切,都常引起纷争。

说的是她,李子柒。

李子柒是谁?

一个全网粉丝 3000 万,还在 YouTube 上拥有 735 万订阅者的视频博主。

她的视频,以传统美食为主线,围绕着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

把仪式感和随机性这两个本身矛盾的点,融合得非常巧妙——

正值严冬,就做暖身的姜吃。

从种姜、拔姜、摘姜 ……

到洗姜、剁姜、磨姜水、准备主菜、摘拣配菜、炒菜、端上桌 ……

一步步都细细展现。

酷夏六月,就给自家的小院搭个秋千。

穿着千层底,从画图、搬木、弹墨、锯木都慢慢琢磨。

玩不了榫卯,就上钉子。

也绝非极端的追求 ” 古色古香 “。

想要更舒适,就干脆搬个沙发吊上去。

任谁看了不抱拳呼一声——柒哥!

还有春花开了做胭脂、纯露、鲜花饼。

夏果结了酿果蜜,用葡萄皮染布做裙子。

打磨翠竹给做些清凉感满满的小家具,晒些艾草做靠枕 ……

秋收之时,酿酒、采菊、做螃蟹。

冬天薅羊毛、支纺架、染线勾针,给自己做件羊毛披风。

种种奇思妙想,有生活情趣,又暗合时节,工序还都基本不离底色 ” 传统 ” 二字。

引得网友纷纷感叹——

” 李子柒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嫁给我。”

而事实上,李子柒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 ” 会 “。

父母早亡的她,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爷爷是个乡厨,村里人红白大事,需要宴请宾客时,会请一些厨子帮忙做菜。

年幼的她跟着爷爷打下手,烧火、端碗碟什么都干 …… 有时趁爷爷不注意偷吃一块——

” 那时候穷,没吃过什么好东西,记忆中它是很好吃的。”

后来爷爷也去世,14 岁的李子柒,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

而这份味道,也成了乡愁。

长达八年的打工期里,她曾睡过公园的板凳。

也曾在饭店做做服务员,因为是童工,一个月 300 块,有时打破一个杯子赔钱后,拿到手差不多也就 200 块。

后来碰上一个爱音乐的师父,就跟着他学了打碟、做过 DJ,但她直言其实不是因为喜欢音乐,只是觉得工资高一些。

本来以为生活就这样过下去,但 2012 年奶奶的一场重病,让她决定抛下所有,回到山里,陪在养大自己的老人身边。

再次陷入迷茫的她,开始想自己到底应该怎样生存,以什么为事业,养活自己和奶奶。

一次启发,让她开始想把自己梦想中 ” 和奶奶一起,种种花种种菜 ” 的生活拍出来。

也想让很多不知道吃的米从哪里来的年轻人,对此有了解。

2016 年,在第一代全网网红 Papi 酱横空爆火时,她也开始发一些小视频。

但第一年成绩相当暗淡,视频点击寥寥无几。

是 2017 年,一个用古法工序做兰州拉面的视频,让她有了关注度——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齐全。

和面、撑面、打梭、揉团、醒面、扯面也驾轻就熟。

但其实,她的视频主题,也并非每一样都是她很擅长的。

比如有一期,选择展现传统精粹——蜀绣。

她并不会这门手艺。

是专门去学了一段时间,将被老师指出问题的挫败、更改、补救的学习过程都拍下来,最终给自己做了一件带汉元素的衣裳,出席晚会。

对于自己会的,熟练大方去做。

对于自己不会的,耐心学习后展现给大家看。

这本是这个自媒体井喷时代,博主们很少有的一种精神。

但这份 ” 展现感 “,却使她一次又一次陷入风波里。

关于李子柒的大争议,飘飘数了数,才不过两年,先后竟然就有四个。

最早,就是开头那个问题——

这丫头不像农民。

理由?

她的手不够糙、长得太漂亮、打扮很精致,压根不像干农活的 ……

但其实,手够不够糙、怎样才算糙,这个东西有衡量标准吗?

留下多少痕迹,痕迹呈什么样,才算干过什么活,有图文可参考吗 ?

作为同龄女孩,飘飘自己是会定期美甲的。

身边的姑娘就算不施蔻丹,手也都保养得嫩如葱管。

李子柒这手是不是干过活的,很明显吧。

很多视频也常有她干活受伤、被砸到指甲淤血的手,这样的痕迹,又是否符合一些人想要的 ” 糙 “?

至于根据长相打扮判断会不会干农活,更是充满 ” 城里人的想象 “。

这种东西,难道不是看手上功夫利不利索吗?

看过她做玉米那期视频后,飘飘毫不怀疑她可以把键盘侠扭成麻花——

第二大争议,便是爆料她是个有团队的农民

承认她会干活,但不承认她的视频都是她一个人拍的。

这也是李子柒唯一回应过的争议。

因为那次,很多人直接骂到了她奶奶身上——

她写了长文澄清自己没有团队,但既然被这样说,干脆以后组织个小团队,至少拍摄不用自己来。

还放出很多未剪辑的花絮——

做兰州拉面时,开关机都得靠自己。

做秋千时,钉桩弄伤了手。

但为了减少相机损耗,硬着头皮拍下去。

而实际上,看她那次风波前的视频细节。

一些瓦罐的反射,她的对面,的确只有一架三角相机罢了。

更可笑的是,这样坚强独立的女孩,居然引来了另一种争议——

她就是个女奴、卖的是 ” 汉服版好嫁风 “。

黑奴也没她能干

她的存在让良家妇女的标准又提高了一档

汉服版的好嫁风

李子柒好不好嫁?

很显然,是的。

她的每一个视频点进去,弹幕求嫁、喊女神、哀叹想娶但是我不配的,都是满屏刷。

而与此同时,也不乏一些女生为她倾倒、弯成蚊香。

李子柒引发的亲密关系想象,并非单一的娶嫁。

而是强者崇拜

大家高喊的 ” 娶我!嫁我!” 本质与我们想跟学霸做同桌、想跟土豪做朋友是没什么两样的。

都是 ” 我去!” 之后,想蹭光对方的技能。

但,强者本身与俗谓的 ” 好嫁风 ” 就是矛盾的。

好嫁风表现的低眉顺眼、温柔贤惠,本身是为了 ” 好嫁 ” 这个目的。

而强者好嫁好娶,是因为 ta 强,且 ” 好 ” 的大前提是——

想嫁、想娶。

人家是有自主意愿,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有了更广选择的空间。

至于所谓 ” 升级版贤妻良母 “,更是挨不上边。

贤妻良母,大多是割让自己的精神、物质需求给丈夫、孩子。

升级版也应该是让得更多、割得更全面。

李子柒这样的情趣女孩,碾花做胭脂、劈竹作口杯。

满足的都是自己的精神需求,非但没有 ” 割让 “,简直已是多余的精致。

真有这样的 ” 贤妻良母 “,早被婆婆戳着脑袋骂浪费、出幺蛾子了,谢谢。

而,属于李子柒的这份多余、又令人享受的精致。

也引发了她最近最大的争议——

# 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 #

比起一些流量明星的粉丝,砸大钱为爱豆在外网买一个 ” 有被看到 ” 的假象。

在 YouTube 上粉丝高达 735 万,视频最低播放量也有 300 万的李子柒,显然算是。

这粉丝量是什么概念呢?

是 CCTV 军事、CCTV 纪录片、CCTV 财经、CCTV 电视剧、CCTV 科教 5 个频道加起来粉丝总量的 5 倍。

而美国 CNN 的账户,在油管粉丝量也不过 794 万。

所以你说,这怎能不算是一种 ” 输出 “?

需要纠结的,其实是——

李子柒的视频,到底算不算文化、能不能代表中国文化?

有人说,是文化,但却是文化示弱。

还拼命刷话题,批评李子柒的视频,只能让外国人以为中国直到现在,还在旧式耕作上打转——

也有人说,是个屁文化。

完全是虚假!是粉饰!她那种摆拍的精致,哪是中国农村的真实现状?

发现没?

两拨人都振振有词,其实却是矛盾的。

完全可以互相抵消——

你认为李子柒给外国人展示了中国农村?她展示的是哪门子的中国农村,明明是小资生活!

你认为她给外国人展示了虚假的小资式农村?那难道真让外国人看中国偏远落后山村的真实困窘,就代表中国了?

其实,这二者都在开脑洞、想当然地去幻想——该让外国人看什么。

却没想过,人家到底为什么爱看李子柒。

明明,人家说得很清楚了——

翻译来自 b 站 @哔哩小彩旗

有趣的是,这些话,与国内喜欢李子柒的观众看法几乎一致。

都是认为她的视频令人放松、远离都市喧嚣,且有选择地展现了中华之美。

而从国内外粉丝的评价,都不难读出——

艺术、高品质、生活家这样的字眼多频出现。

他们从来没有把李子柒的视频内容,当成一个农民在从事农作劳动去理解。

他们也绝非原始农作生产活动的热心观众,如果真是那样,他们应该直接点击农业频道。

他们眼中的李子柒,与其说是农民。

倒不如说,更贴近一个隐士。

这显然也更像煮酒烹茶、纺绣织锦、种菜蒔花的李子柒,给自己的定位。

毕竟,她从来推广的就不只是农作。

如她向马来西亚老国王送上自己做的、仅代表中华文化一角的笔墨纸砚一样。

她的田园生活,肯定也有 ” 摘取 “。

但这正如写日记总会挑些有趣的、有意义的美好事件记叙一般,是善意且有良好目的的。

流水账式的日子,你要看吗?

有多少传播价值?

包括她的隐士范儿。

也不能说非中国文化、只是是其中一样。

中国的墨客仕族,自古就有归隐田园的意愿。

田园诗也是中国古诗一个很庞大重要的分类。

但如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它们大多只是摘取田园之趣、之美去描写。

当然,也有专写农作之苦、民生之艰的 ” 汗滴禾下土 “” 农夫犹饿死 “……

但,那就完全是另一个分类了。

李子柒每次装扮一新,才出镜做些新奇的玩意儿,想表达的,显然也是告别都市、在乡村可以怎样美好地生活,而非中国广大农村人是怎样生活的。

是艺术性视频而非乡村纪录片。

否则她大可以多放一些她蓬头垢面、穿着棉袄秋裤、锄地施肥的花絮,去回应骂她 ” 假 ” 的人。

不那么做,只不过因为,你所勒令她必须展现的 ” 绝对的真 “,本身就不是人家的追求。

平衡而美,才是。

不是 PPT 式摆拍、不是不懂装会;也不是背顶日头、面朝黄土的普通农作日常。

如同《向往的生活》等慢综艺一般,她所展现的,也是高于生活的向往。

所吸引的,也是喜欢、需要这样的 ” 美梦 ” 放松寄托情怀的人。

李子柒式田园生活,是大观园里的稻香村。

虽然被摘花蒸露做胭脂的富贵闲人贾宝玉,嘲作 ” 穿凿扭捏 “。

但还是能勾起忙忙碌碌的人的 ” 归农之意 “。

至于海外影响,虽然绝非我国农村女孩的普遍日常,但也是积极影响。

作为中国基本实现 ” 盛世无饥馁 ” 的一剪缩影,还是没毛病的。

毕竟,且不论可不可能。

真有 ” 绝对的真实 “,真有七百万外国人在追捧中国偏远农村人生活、并认为这就是中国。

这群人怕又有另一层急眼。

文化何必着急输出